你是不是常聽到現代人都說「喝水都會胖」?!

 

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:

  • 明明吃得不多,體重卻節節上升
  • 飲控、少吃澱粉,結果還是瘦不下來
  • 去健檢被醫生提醒「血糖偏高」

這並不是單純的「熱量計算」問題,而是身體的代謝環境已經出狀況。

 

胖,不只是因為你吃太多

傳統觀念會說:
「胖是因為你熱量攝取大於消耗。」
但如果事情這麼簡單,為什麼有些人少吃多動,還是沒辦法瘦?

 

1. 熱量計算 ≠ 代謝健康

  • 熱量是數字,但胰島素決定脂肪是否被鎖住
  • 胰島素長期過高 → 脂肪分解功能下降 → 你就會覺得「怎麼吃都胖」。

     

2. 外食與精緻飲食的陷阱

現代人 70% 以上的飲食來自外食,問題有三:

  • 高油:隱藏油炸、烹調油造成發炎
  • 高鹽:為了風味,大量鈉攝取
  • 高精緻澱粉:白飯、麵條、麵包
    👉 這些組合 = 胰島素分泌過度,長期下來導致胰島素阻抗

     

什麼是胰島素阻抗

胰島素是一把「鑰匙」,負責把血糖送進細胞。
但如果長期飲食不均衡,細胞會「麻木」,對胰島素不敏感。

胰島素阻抗的過程

  1. 吃下大量精緻澱粉 → 血糖快速上升
  2. 胰島素大量分泌 → 嘗試把血糖送入細胞
  3. 細胞逐漸「抗拒」 → 需要更多胰島素才有用
  4. 胰島素濃度居高不下 → 脂肪被鎖住、無法分解

     

👉 結論:體重上升、內臟脂肪增加、代謝異常

 

帶你破解「喝水都會胖」的魔咒

別擔心,胰島素阻抗不是不可逆的。
透過飲食調整+營養支持,你完全可以改善代謝環境。

1. 調整飲食順序

  • 先吃蛋白質+蔬菜 → 減緩血糖上升
  • 後吃澱粉 → 胰島素分泌較平穩

2. 改變澱粉選擇

  • 少吃白飯、白麵包 → 改成糙米、燕麥、地瓜、鷹嘴豆
  • 這些低 GI 食物能減少血糖震盪

3. 增加膳食纖維

  • 纖維能延緩醣類吸收、提升飽足感
  • 台灣人平均一天只吃到 15g,遠低於建議量(25~35g)

4. 補充關鍵微量元素

  • :提高胰島素敏感度
  • :幫助血糖穩定
  • :調控荷爾蒙平衡

 

 

胖,不是單純因為你吃太多。
而是因為 胰島素長期過高,讓脂肪「被鎖住」

 

外食、壓力、熬夜、精緻飲食,才是讓你「喝水都會胖」的真兇。
掌握 飲食策略 + 營養支持,你就能重新拿回代謝的主導權。